唯物主义滋生不满

唯物主义

(图片:L本尼迪克特

你是一个物质主义者吗?你是否通过金钱、奢侈品、汽车和财产等物质和有形的物品来感到幸福?这些实物可以是任何东西,包括看起来像是日常必需品的东西,比如手机、相机、mp3播放器和衣服。

一个物质主义的人对拥有物质财产是既定的,并把它们等同于幸福。如果财产的所有权是由情感上的原因(比如看起来更好,感觉更好,传达身份的象征)而不是功能的原因(提高工作效率,与他人沟通)。

物质主义已经成为我们社会的一种趋势。只要看看人们对赚更多的钱和拥有更多物质财富的持续不断的执着就知道了。与此同时,我们现在在物质上比过去更好了,看看我们对手机、电脑和汽车的空前高消费。

基于此,你会认为每个人今天都应该比以往更快乐。但是,我们呢?

广告

我们不快乐的富裕社会

显然,事实并非如此。在富裕的社会,作家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声称,尽管社会财富不断增加,但人们并没有变得更幸福。事实上,他们现在更不快乐了。他声称物质主义滋生了不满。

我第一次读到这个,是在大学的一节市场营销课上,当时我20岁。当时,我认为这种说法很荒谬。我那时很唯物主义。说到物质主义,我并不是指对诸如古驰、普拉达等品牌商品的渴望——我从来就不喜欢这些东西——而是专注于买东西,买新衣服、新鞋等等。这本身就是唯物主义。

十几岁的时候,我经常和朋友一起购物,了解最新的时尚潮流。我在新加坡长大,多年来新加坡变得非常物质,我渴望赚更多的钱,得到一辆敞篷车和一处大房产等物质商品。毕竟,老师、学校、媒体等都告诉我,他们是我工作的最重要目标,我也认同这一点我的目的的故事.当你生活在一个到处都是奢侈购物中心和高档服装、食品和商品的广告牌的城市里,这些就成为你通过扩散来追求的东西。

我身边的人也是如此。我周围的每个人都渴望赚更多的钱,拥有新的衣服,新的化妆品,一辆车等物质财富,因为我们相信他们会改善我们的生活。我的个人经历进一步强化了这一点——作为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当我得到了我一直渴望的物质物品时,我会感到很高兴,我的朋友们也是如此。有更多的钱意味着有办法得到我想要的东西。拥有更多的钱意味着比拥有更少的钱更好。

直觉上,你会认为拥有巨大财富和物质财富的人会很幸福。

物质财富的幻觉

在2006年我开始更加自觉地生活之后,我开始质疑物质在我们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例如,每当我获得梦寐以求的物质财富时,我都会感到极大的满足。然而,这种满足通常是短暂的。我看到同样的东西,却得不到同样的反应,这只是时间问题。这个时间从一天到一年不等,但通常短于长。我从未想过这一点,只是继续获得更多的东西来感到快乐。我只是觉得这很正常社会在发展,我的需求在改变,我赚了更多的钱,因此我有更高的期望来跟上。

然而,获得更多的行为变成了一个循环,以至于我忍不住注意到有些地方不对劲。感觉奇怪。如果这些物质财富理应让我快乐,为什么我要不断地获得更多才能快乐呢?

经过深思熟虑,我开始明白加尔布雷斯所说的“物质主义滋生不满”是什么意思。事实证明,加尔布雷斯并不像我想的那样疯狂——他真的很聪明,早在1958年就发现了这个问题。我想唯物主义在当时还是一个萌芽的问题,但今天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全面的现象。正是物质主义的行为阻止了人们变得真正幸福。事实上,从长远来看,物质主义会让人们更不快乐。如果你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这个概念可能看起来很荒谬。我将在本文的其余部分解释我的意思。

物质财富:人为的幸福象征

当你深入探究我们对物质财富的渴望时,你会发现许多错误的信念。我们把物质财富看作通向理想生活的桥梁,它能增加我们的幸福感,提高我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增强我们的信心,让我们更有吸引力,等等。我们看到物质商品来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有了这些材料,我们的问题似乎就会消失或减少。物质财富已成为希望和喜悦的象征。然而,这些符号并不仅仅是人类的人工创造。

广告

广告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一个有市场营销背景的人,我很有资格谈论这个问题。营销人员每年在广告上投资数十亿美元,在我们的头脑中建立这些联系。没有它们,我们就不会把这些物质财富和这些积极的情绪联系起来。

那么营销人员是如何做到的呢?首先,他们使用市场研究来确定你的不满意可能是缺乏自信、孤独、对工作的不满、生活中的不幸福等等。它们也能塑造出你渴望的形象——爱、幸福、接纳、自我价值等等。他们设计营销策略,将他们的产品与这一理想形象联系起来。不管这是真的还是假的,这都是值得质疑的。

假设X公司有一个护肤品系列。他们的目标受众是25到35岁的女性。他们发现,在当今世界,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害怕自己不够好。他们通过控制来解决这种恐惧:控制他们的事业、爱情和生活道路。

然后,X公司发起了一场营销活动,宣传他们的护肤品系列是如何为想要控制自己的现代女性设计的,因为他们的产品可以帮助她们控制皮肤的老化过程,让她们控制自己的生活。

这种产品与形象的联系体现在营销的各个方面:从产品设计到包装再到广告。在广告中,视觉外观、声音线索和电视商业脚本都是有意识地传达这一信息的。

所有的产品在广告中都有这种产品-形象的链接,尤其是以形象驱动的品牌(指奢侈品牌)。比如汽车、时尚产品、手机、相机、香水,甚至房产。它也适用于洗发水和洗漱用品等家用品牌。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个性。

问一个普通的现代人对耐克的看法,你会得到诸如“只管去做”、“自由”、“自由”和“授权”这样的形容词。或者,如果你问别人对苹果的看法,我们可能会听到“与众不同”、“酷”和“时尚”等字眼。如果是的话,人们还会有这种联想吗从来没有接触这些品牌还是他们的营销?例如,问一个从未见过现代广告的乌干达部落的人,他们会对这些品牌有这样的想法吗?绝对不是。

想想你经常看到的其他品牌,并检查你从他们那里得到的想法和感受。如果你从未接触过他们的市场,你会有这些想法吗?

当人们接触到这些营销刺激时,产品开始在他们的头脑中代表某种形象。人们怀着类似于产品形象的愿望渴望拥有它。这些人努力工作来获得这些财产,因为拥有它们让他们觉得他们在解决自己的问题。当他们最终获得财产时,他们感到快乐,尽管短暂。

唯物主义的循环

然而,当你深入探究时,你会发现物质主义阻止人们获得真正的幸福。这是一个两难的局面,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阻止了它的解决。

广告

当新产品上市的时候,比如香水型号284或口红颜色583,营销人员开始将人们的愿望与幸福/自信/爱情等承诺联系起来。这些新产品。

最终的结果吗?你对现有的东西不满意,想买些新东西。你购买这些新物品是为了开心,抛弃旧的产品。这就导致了购买的持续循环。

唯物主义滋生不满

当所有这些发生的时候,你的问题永远得不到解决。它们留在那里,没有受到影响。当你努力购买物质财富来获得快乐时,它却让你无法解决内心的问题。

这就是物质主义滋生不满的原因。物质主义阻止你去解决那些能带来真正幸福的问题。当你是物质主义者时,你会把你的满足感建立在物质财富上。然而,实体商品只是一个临时的占位符,以掩盖你的差距。它们是短暂的和外在的。他们不是你。

虽然实物物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并被丢弃,但你不会。你是永恒不变的。问题会一直存在直到你解决它们。你需要从内部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向外看物质产品。

突破唯物主义

依靠物质财富来获得快乐,你就陷入了物质主义的循环中。这很棘手,因为当你得到新的东西或获得更多财富时,你会产生一种错误的快乐感,尤其是当你获得它的原因是出于情感而不是功能上的原因时。这种虚假的快乐会增强你想得到更多快乐的欲望。它变成了一种潜意识条件作用的形式,你从最初购买中得到的正强化会触发你继续这种行为,以获得更多的“奖励”。物质财富成为你解决不满和生活问题的方法。这有点像上瘾。

物质主义的人打破这个循环的唯一方法是走出他们的信仰体系,审视物质商品带来幸福的观念。当一个人不断获得物质财富以获得快乐,却发现没有终点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你的情绪会和你购买物品和财富联系在一起。尽管你获得了所有的东西,你的不满足感始终存在,从未消失。这种不满会一直存在,直到你停下脚步,觉得受够了。

没有物质财富也能获得幸福

当我意识到物质财富和幸福之间存在着错误的联系时,我开始打破这种联系。辞掉白天的工作2008年没有收入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来挖掘我物质方面的一面。每当我想买东西的时候,我会问自己:“我为什么想要这个?”我为什么要买这个?我想用这笔钱填补什么空白呢?”

很多时候,我的探索让我发现了自己没有意识到的不安全感。当我的购物欲望是由不快乐引发时,我就会去寻找如何从内心解决这种不快乐,而不是购买物质商品。这对我的自我发现很有帮助。

在这段时间里,我打破了社会和媒体一直强加给我们的幻觉——认为物质财富会给我们带来幸福。我对金钱、衣服、饰品和实物的情感依恋消失了。剩下的只是这些物品的功能价值。除了生活中需要的东西,这些物质上的东西都是值得拥有的,而我的幸福并不依赖于它们。

例如,我对购物不再感兴趣。每当我和朋友路过购物中心时,我不会有买东西的冲动。当我偶尔买东西的时候,我的满足感也和过去不同了。我买东西是为了其功能价值,而不是为了情感或自我想象的价值。我买一件新衣服,因为我真的需要它,而不是添加到一堆几乎没穿的衣服。鞋子等也一样。我把大部分不穿(用)的东西都送掉了,现在也几乎不买新东西了。

今天,我与物质和金钱的关系与过去完全不同。这是一种解脱,因为我不再把我的幸福建立在我拥有的东西上。无论我的银行账户里有多少钱,都不会改变我对自己的感觉。无论我穿的是漂亮的还是简单的衣服,都不会改变我对自己的感觉。不管我穿什么,有什么,都不会影响我的感觉。

探究一下自己的物质倾向

问问你自己:

  1. 你是否渴望拥有某种物质财富来获得幸福?
  2. 你为什么要让他们快乐?你希望从中得到什么情感上的好处?每一种情感上的好处都代表了你身上的某种差距。例如,如果你想买一些东西让自己更自信,那就意味着在内心深处,你不会像没有它时那样自信。如果你想买一些东西让自己更有吸引力,那就意味着没有它你就不会觉得自己有吸引力。
  3. 与其急于获得物质上的占有,不如想想如何从内心解决这种不满。没有物质财富,你能做什么来解决这种不满呢?没有物质财富,你如何获得幸福?

不要把物质财富当成你快乐的源泉,因为你会在这条道路上走到死胡同。物质财富只是生活中暂时的点缀。相反,努力从内心获得幸福,不依赖于物质和财富。在那里你会找到快乐和满足的源泉。:)

读:

Baidu